调整情绪,宜慢不宜快,要多争取自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抢着秒速回应。很多事,想清楚了再说,半小时内都来得及,对方也可以得到比较有逻辑与清晰的答案,事情能执行得更好,也避免后续不必要的纷争。
很多事,想清楚了再说。负面情绪,引发负面互动;平静或正面的情绪,常能得到自在或友善回应每隔一段时间,报刊就会出现各种简单的情绪调控文章,概念多是老生常谈,但最重要的,是养成习惯。
我有一个朋友,一遇到事就马上弹起来。走路也快,讲话也快,常讲到上气不接下气,急急忙忙就要回应,旁边的人容易扫到颱风尾,他好像非得精力耗尽,才能平息怒气。
在最好的状况下,他通常最后能比较不气,但是在旁边又不自觉地埋了不少未爆弹,因为盛怒下的决策品质、讲出来的话,常没平静时来得理性与顺耳。
要调整情绪,宜慢不宜快,要多争取自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抢着秒速回应。很多事,想清楚了再说,半小时内都来得及,对方也可以得到比较有逻辑与清晰的答案,事情能执行得更好,也避免后续不必要的纷争。
负面情绪,常引发负面互动;平静或正面的情绪,常能得到自在或友善回应。情绪、人际常绑在一起谈,道理在此。
所以,不管是电子邮件,或是看到网路上充满情绪的留言,我常在回应前先离座走一走,做一点别的事。遇到让人气愤的对话与互动,通常我会闭上嘴巴,先求自己把话听清楚再说。如果当事人的话或动作让我有些情绪,我反而有可能引导他多表达,让我有机会多动脑、多感受。
有时,情绪常来自误会。误会,则常来自我们没时间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或者对方没时间消化我们的表达。
生气这个情绪,要先求觉察与控制,最后是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算走完情绪处理的流程。当然「觉察、控制、表达」,三者之间的先后比重,在各种情境下也各不相同,那是个人经验的拿捏。
都不生气,不可能,也不健康。事缓则圆的思维,则是值得我们参考的祖宗智慧。
掌握乐活资讯,点我加入幸福熟龄LINE好友~
本文摘自《跟自己和好:为情绪解套,了解生存原来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洪仲清着,远流出版。
情绪表达负面互动平静清楚宜慢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