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staller on Pixabay
在语言教学中运用「音乐/儿歌/童谣/韵文(music/songs/chants/rhymes)」,这可以分为3个方面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来进行,好好来思考学习安排及教学设计:
1)前-在聆听「音乐/儿歌/童谣/韵文」之前
「开场/暖身/热身」,为教学内容的有关主题/专题/议题上、语言上、文化上、心理上及教育上的教与学作预备/準备,诸如教学目标、关键单字、重要句型、有用文法等。
2)中-在聆听「音乐/儿歌/童谣/韵文」时
「活动/任务/应用」,进行核心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来探索、发掘「音乐/儿歌/童谣/韵文」,提供以下可资参考的活动和任务:
● 选择恰当的字词使用
● 使用正确的字词填空
● 选用合适的字词搭配
● 排列组合字词以表达合理的意思
……
3)后-在聆听「音乐/儿歌/童谣/韵文」之后
「补充/延伸/扩展」,运用多元方式练习/活用/应用表达和写作的语言技巧与能力,更进一步安排或提供强化巩固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联想、统整当下新教学的语言与目前已教学的语言。
---------------------------------
【利用重複性(Repetition)】
在音乐歌词中有大量的重複。例如说一首歌的副歌部分可能重複几遍,或者在整首歌中特定片语词组也许反覆出现。当重複的语言材料是惯用语、片语、句型或文法,可以利用反覆出现的重複性来作为教学内容及工具。
老师或教育工作者可以只是引导学生注意重複的惯用语、片语、句型或文法,解释它的意思和用法,或者可以更进一步透过聚焦在惯用语、片语、句型或文法上而加入增添教学活动以延伸/扩展相关教学。
「利用重複性(Repetition)」的教学点子如下所示:
1. 打字输入或从网路上複製想要的歌词(具有重複性)。
2. 引导学生注意重複的惯用语、片语、句型或文法并说明解释它的意思和用法。
3. 引导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阅读歌词。
4. 试着设计衍生出基于惯用语、片语、句型或文法的相关教学活动。
☆ ☆ ☆
【朗读(Reading)/齐唱(Chorusing)】
要找到一首可以大家一起唱的流行歌颇具挑战:歌词须能让人理解、曲调旋律引人动人、节奏缓慢清楚分明、韵律大致可以预期。当然,引发学习兴趣、刺激学习动机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要找到所有学生都喜爱的歌曲更是一大挑战。
如果挑选简单简洁的歌词副歌的歌曲或引导学生只一起唱歌词中的某些片语词组的片段,有「呼唤&回应(call-and-response),歌手在舞台上演出时向歌迷/粉丝/听众/观众号召齐唱的呼应」的效果,大家合唱/齐唱就有可能成功达到。这样一来降低合唱/齐唱的语言数量,而更能够有多人参与的机会去反覆重複歌词的朗读/齐唱,加深语言学习的印象及记忆力。
「朗读(Reading)/齐唱(Chorusing)」的教学点子如下所示:
1. 打字输入或从网路上複製想要的歌词(有易唱副歌)。
2. 将歌词中的副歌部分用不同的字体或颜色标示出来,副歌重音可在底下划线。
3. 引导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阅读歌词。
4. 播放歌曲,引导所有学生一同跟着合唱/齐唱或朗诵副歌部分。
另一种方式--「朗读」--则是大声朗诵歌词并保持歌曲的韵律,同时着重在重音音节上。在上述步骤中的步骤3之后、步骤4之前安插一个步骤:在没有歌曲播放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唸读歌词副歌部分。
☆ ☆ ☆
【创作新歌词(Creating)】
「创作新歌词(Creating)」的教学点子如下所示:
1. 打字输入或从网路上複製想要的歌词。
2. 引导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阅读歌词。
3. 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贴近自身生活经验、生命体验的歌词作品,可以使用新的词彙替换原本歌词的几个词彙或者用一整句新的句子取代原本歌词中的句子。
4. 所有学生用自创歌词重新翻唱、诠释歌曲。
创作者介绍Huang福尔摩沙 太平洋岛屿上的孩子们
歌词教学语言学生齐唱副歌引导